面對升學我應該要如何選擇

面對升學我應該要如何選擇
 
 
Part-1 國高中同學參考
 
面對選擇就是要負責,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,強大的潛能,這是肯定的。但面對社會的現實,那可不是童話故事的白馬王子與公主,那不存在的美好。求學的開始就是在不斷探索自己的可能,找到自己「合適」的方向。這裡說的「合適方向」是指維繫現實生活中可以從事的工作,換取生活所需。要品味生活,我們就不得不認清生活的基本,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等都脫離不開「錢」這世俗卻是基本的需求。
 
人類的社會文明,最初是沒有錢的,而是透過「交換」,藉由勞役換取生活的需求、藉由耕種交換物質的需求。當換取同樣的物件所需要交換的勞力比別人來得少,換取物質代價比別人來的少,這樣的生活體驗可以說是事半功倍,如此選擇人生的方向,我想那就是可以追逐的目標。
 
轉換過來,就是將來從業的方向,你可以獲得、賺取與別人相同或更多收入或成就,恭喜你,你或許找到了你的方向。
 
要怎麼選?選擇你有興趣的?筆者認為這是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之一。因為僅有極少數人可以靠興趣活下來,其中不乏有充分家世背景的。另一部分可以靠興趣活下來的人,你可能不知他/她之前付出了多少的代價。譬如多數的音樂家如馬友友,都是從小嚴格訓練下出來的。我們外人眼中看到的成就,我們可以說這是他的興趣,但這是結果不是過程。面對選擇,建議要做好:
1. 真切的認識目前的自己。
2. 清楚方向的內容,資料多方查找(如果一個學制、科系方向都是美好的,那肯定有問題)。
 
如果你看到數學就等於放棄!2+3= 8,絲毫無動力讀下去。目前的你可能就不合適往強力需要數學的方向,如電機、工程學群。雖然人有潛力,但過程中你會需要時間、資源與抵抗挫折的能力,這時候不是需要急於做選擇,而是需要評估。
 
志趣是所有人追尋的目標!人生的終極奧義之一。你有興趣的事,又能從中獲得生活物質的滿足。恭喜你,你是扎扎實實的人生勝利組,這時候的你還可以再追逐生命的其他層次。倘若只以當下的興趣作為選擇依據,沒有務實的認識自己可實踐的方向,往往這樣的興趣選擇,只會帶來更多的浪費而錯失機會,當學業完成後就開始進入轉職、待業、再轉職、再待業的循環。
 
 

Part-2 面對升學,老師的建議或許可以參考
 
老師多年的補教資歷從國中、高職、高中、五專、科大、大學、研究所老師在教育耕耘了數十年,看的多了,自然有些心得。
  • 教國中是當年民國90年踏進補教工作的開始,直到去年107年老師在北部都還有課程。
  • 教高中、高職是在北部綜合高中與補習班才有更深入的體認,請參考鼎茂出版社甄戰大學系列書籍(鄒鎮哲老師)。
 
甄戰大學系列書籍
 
  • 教科大與大學是97年~102年間教授研究所、私醫聯招的經驗,請參考生物化學詳解(周台大老師)。
  • 教五專是老師目前服務的學校,新生醫專 醫藥保健科。

 

方向是高中的同學!
 
基本你一定要升學,高中教育的目的是通識教育,給予廣博的知識,升學考試是高中學習期間不斷訓練的過程,就是國、英、數、物、化、生、歷、地、公、地科共十科,在兩年、兩年半學習(包含保留半年時間複習),透過學測與聯考區分將來你入取的科系。如果要好的學校,成績就必然高,如同國外的名校,托福的成績那是必然。
 
未來要有好的學校為目的。一進高中,就是競爭的開始,暑期先修、智力(志向)測驗、英檢成績就已經開始幫你預設目標了。如果讀高中沒有把成績處理好,升學一旦不理想,經濟能力有限時,高額的學費與住宿、學貸將可能影響你將來大學/科大的學習狀況。相對的高中是入主純大學的前哨,知識的探究、理論的延伸、科學的發展都是大學研究所的任務,理論邏輯的訓練是大學的主要目的之一。
 
近年因為少子化、大學林立造成了學歷貶值,一般中等分數的科系在10年前考入的程度與十年後考入的程度就有相當的落差,據統計民國91年共有113,283人考大學,到了107年只剩50,742人,人數差一倍,科系卻多很多。早年讀大學在街坊是要請客辦桌的,無論科系校名如何,考進大學=人才,因為你/妳可以由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。
 
 
在那經濟起飛的年代,大學=白領保障,即便你的科系與職業無關,重點你是人才,在重重考核之下脫穎而出,早年大學重考、高中重考,高四班、國四班這樣的歷史產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產生的。那個年代貿易進出口、加工成衣絕大多數的老闆都非大學出生而是專科,聘的幹部多是大學畢業,倚仗人才來管理公司。
 
現在進大學,不等於保障白領階級的就業,即便攻讀碩博士班。撇開大學文憑貶值不說,各大學在教育資源的投入與分配可見一般,兼任、專案的師資一年一聘,不客觀的評鑑標準加之資源不足,科系就更難以發展,現在(新制)教授比起早年,多了許多評鑑,少了更多的時間在把教育辦好上。所以進入大學,你還得多多了解你唸的科系將來是否存在?
 
所以唸高中,老師建議你/妳要有考好大學的打算!混完了高中,再到一個混不下去的大學,貶值的學歷最後只有一張廢紙,貼牆壁都嫌浪費。當然大學也是相對重要人才的保障,像是醫學系的訓練,不僅要求醫學生的素質,投入的設備資源也不含糊,一個醫學生的培育沒有個十五年是不可能的!所以考高中,簡單說就是幫自己爭取機會與資源,合適的同學給予相應的資源,保障人才知識科技,不合適的同學就要分流。
 
很多很多讀科大/大學的同學,或許在國中三年高中三年拼了太多的力氣,在大學也很認真的「雲遊了四年」,講混了四年,似乎是自謙詞,實際上就是沒有為將來規劃。分數低空飛過不說,出席率也是屈指可數,這是許多大學生的現狀,或許這時間是所謂的「找人生方向」,但要試問自己,你/妳在這時間又為自己投入多少?知識追尋的殿堂,該是可以好好發輝在研究、真理的探詢。然而你有在就讀期間試著了解些什麼?去探詢些什麼嗎?
 
最後,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!沒有一定要讀哪裡不可!認識自己很重要。不要怪了一切,卻忘了審視自己。
 
 

Part-3 選擇唸高職的同學!
 
選擇唸高職,在社會的氛圍下。幾乎許多同學會選擇高職的原因,是因為國中成績不出色,所以才會選擇高職。少數人確實是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唸高職。高職一共有十五個學群,以理工、電機、家政、農漁為主(醫事健康相關是在五專)。既然是職業學校,畢業就可以工作,課程中就會有相當的實作,部分更設置有建教合作,讓同學邊工作邊完成學業。也因為是以職業為導向,相對的通識課程就沒有比高中多,所以升學方面設定是以「學測」與「統測」作為主要升學管道。因此多數的高職生在升學這塊,相對於高中生是吃虧的。往往高中生在學測時會轉跑道到科大,只有極少數的高職生有能力與目標國立大學的高中生競爭。
 
在升學主義掛帥下,高職生也如同高中生追逐以科大、大學為升學目標。除了學科考試的準備外,又再加上術科的練習,如果要同時兼顧實在也是不容易。高職生因為年紀較輕,所以早期直接投入職場的高職生,多是相對基礎的人力需求,以師徒制的相應學習,經過多年出師。現今的高職生直接投入職場學習的相對更少,多數轉向科大繼續升學,科大教育師資與目前大學的教育師資彼此間幾乎沒有太大的差異,目前科大似乎變為大學化,大學似乎科大化,兩者間應該還是要有所區別的,在研究真理與實務設計,兩者間該當如何配比,就是教育上位者的責任了。
 
因為務實,所以國中ㄧ畢業就要面對選擇!對多數人都是懵懂的,所以進入高職後,往往又有一部分同學選擇轉科、或轉學。所以選擇高職,真的要認真做好功課。青春的光陰可是相當寶貴。
 
高職ㄧ畢業從事的工作相對基礎,似乎沒有升學在成就或薪資上就難有突破。此時升科大又再成為多數同學的必要選項。然而升學的標準還是需要透過ㄧ系列的考試甄選,那是必須要準備的,才可能進入理想的科大。當然不乏報名就可以進入的科大,將來這樣的學府科系是否能給予你什麼?就要自行衡量了。 
 
 
 
 
選擇高職,確實是務實的選擇!但也要認真切實的處理你將來升學的問題。所以不要再以為成績不好,就該去唸高職喔!而是適性適才。
 
 

Part-4 選擇五專的同學

 

五專就是所謂的專科學校,不同於高職畢業是中等學歷,五專畢業是副學士學位,也就是大專生,在將來升學、公職考試都是以同等大學專科學歷來比照。
 
在民國70-90年代,專科是主要台灣人才訓練的搖籃。早年畢業生如鴻海郭台銘董事長、長榮張榮發董事長、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童子賢都是專科畢業。在當年高職升學管道相當少的年代,國中畢業選擇五專是學歷的保障。爾後台灣教育界興起廣設大學的氛圍,許多專科改制為科大或技術學院,五專漸漸的式微。目前五專主要是保留與醫護、醫藥、健康管理等相關科別與目前的高職以理工、農牧、家政、設計有所區隔。在教育體制上,兩者存在極大的不同。
 
五專實際就等同於美國的社區大學、不分學生的社會經濟地位,符合基本條件就能夠入學,課程內容以技術職業為導向,培養學生專業能力進入職場,同時也適性輔導學生進入四年制大學就讀。在我國,五專畢業等同於副學士,同可以參加私立醫學院轉學考、插大考試進入醫學院或是一般大學。由於是副學士,在就業兩年後可以依照產業需求直接攻讀碩士。如果以產業接軌來說,五專相較於高職,有它的優勢。
 
 
 
 
 
另外一方面,五專的學制就等於美國一般社區大學、類似日本短期大學、德國的職業學校,所以授課的師資等同於大學的師資,專業師資都必須要博士、助理教授、副教授以上的職等。在產業媒合上,因為學校的師資多具有博士學位,在產學合作開發、專題研究等,多半比起一般的高職所能夠提供的資源來的更多,這是教育資源上最大的差異。也因為如此辦學績優的專科科別,會有相當的企業合作、產學、實習等多元的授課內容,因此近年教育部反而縮減了大學的招生、而將資源挹入專科,導正目前的產學失衡的問題。
 
如果選擇念五專,因為前三年同是教育部規定的通識課程,所以仍有必要的基礎學科學習。在專四、五的時候就有一定的實習課程,如果是護理科就會在醫院,如果是醫藥保健科就會在藥廠、藥局與醫院等,驗證課堂所學與產業上的應用,可以了解到五專的課程安排緊密、需要的實習時間比起高職多了許多,在就業考量相對比較立即務實。
 
五專如果要插大,取得學士學位,必須要經過系列的考核,如果以考醫學院聯合招生,考科會是國文、英文、化學、生物四科為主,如果是一般大學則是以國文、英文為主,依照不同科系仍會有不同的考科。對於五專插大學,是否有需要性,就要依照個人的需求,因為可能之後會有一些學分需要補修以符合所屬的大學學制,在大三、大四的課程也就會比較滿。
 
所以專科的設計,主要是以務實為導向,同時也輔導需要升學的同學。依照同學屬性畢業後進入職場,依照需求攻讀研究所,或是專五轉學考轉入大三,都是可以的選項。或許比較起高職升科大,考科的準備不需要準備那麼多的通識科程,但因為考的是大一、大二的內容。因此,如果五專將來會先以升學為目標的同學,可得要在這些科目上特別的加強,或許五專有比較從容的時間準備,但是機會仍是給準備好的同學。
 
以上五專或許提供了同學一個方向,近則選擇一個專業的技能,遠則給自己升學的一個緩衝。如同德國教育精神、先以職能訓練為主,需要時再依能力、性向進入大學、研究所,保障專業人才。然而五專與高職一樣,在選擇時需要做好功課,不然進入後再轉科、轉學,對於學習時間都是珍貴的,希望同學都要好好地審視自己,理解自我的方向。
 
沒有一定選擇高中、高職、五專才好,而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,多方徵詢將來可能的學校師長,了解學校的規劃,反覆審視自我是否可以勝任,再與師長徵詢的同時,也要注意到所要進入的學校本身,師長們是否同樣相當的積極、願意與您分享、協助您在求學過程,多數的老師是極為願意的,但我們知道,求學的過程除了適性、環境也很重要,友善的師長、同學對於學習是加分的。
 
無論你/妳將來選擇的是哪個學校,學制,共同維護學習的環境,打造自己的將來,可都是師生共同的責任。
 
老師祝福您 心想事成 金榜題名
 
鄒尚勳 敬上
 
瀏覽數